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最後一夜的悠揚樂符:Le Violon d'Ingres


去年蜜月前公司的正姐前輩分享了一份巴黎吃喝的口袋清單給我參考,當時沒機會用到,塵封一年卻在今年敗部復活。拿出來仔細琢磨,對Le Violon d'Ingres這間餐廳的印象特別深刻,於是乎這次法國行的最後一餐就留給了它。


Le Violon d'Ingres座落在巴黎第八區的Rue Saint-Dominique (聖道明街) 上,距離艾菲爾鐵塔不遠。這間餐廳與同一條街上的Les Cocottes、Café Constant擁有同一個老闆,來頭可不小-出身於西南名城Montauban (蒙特班) 的名廚Christian Constant。他擅長家鄉所在的西南料理,曾服務於巴黎多家高級餐廳,包括Ritz酒店的L’Espadon (劍魚餐廳,黛安娜的最後一餐所在地)、Ladoyen (今年由另一名廚Yannick Alléno接手拿下2015的新三星) 與協和廣場頂級酒店Hotel de Crillon的Les Ambassadeurs  (他也在這裡拿下生涯最多的兩顆星) 。雖然沒有至高無上的三星榮耀加持,卻也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後進新秀他們自稱Génération Constant (康斯坦世代),個個都在巴黎餐飲界獨霸一方。

就在四十五歲那年,Constant毅然決然拋下Les Ambassadeurs的雙星光環,與妻子自立門戶開起了第一家屬於自己的餐廳:Le Violon d'Ingres。拋開了Fine Dining的拘謹束縛,卻又期待能賦予傳統小酒館 (Bistrot) 截然不同的新生命-物美價廉之餘,也要同時顧及創新精緻的料理精神-白話點說,CP值要高!這也正是Constant所倡導的精緻美食小館 (bistrogastronomie) 最核心的精神所在即使Le Violon d'Ingres也有著米其林一顆星的肯定,但價格卻控制在相當合理的範圍,更不像其他星級餐廳一餐下來動輒破百讓人望之興嘆。

同一條街上的Café Constant系出同門,是三家餐廳中最接近小酒館精神的一家

隔壁的Les Cocottes則是主打西南法特色的鑄鐵鍋料理。
台北麗水街有一家幾乎同名的餐廳La Cocotte,主打的同樣是鑄鐵鍋料理 (個人覺得相當不賴!)

Le Violon d'Ingres中文直譯為 “安格爾的小提琴” ,乍聽之下不免一陣茫然:這是什麼詭異的文藝腔?這就得從Ingres(安格爾)這個人說起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 (Jean -Auguste-Dominique Ingres) 是法國19世紀著名的新古典主義畫家,與Christian Constant同樣出身西南部的Montauban(蒙特班),最知名的作品便是大宮女(La Grande Odalisque)。除了繪畫之外,Ingres其實也擅長拉小提琴,因此法國有一句諺語叫做"Violon d'Ingres"(安格爾的小提琴),用以指涉一個人不為人所知的第二專長與嗜好。Christian Constant以之作為店名,或許也是以此期許來客能夠欣賞他這小小叛逆的創新嘗試吧。

有別於傳統的小酒館 (Bistrot) ,Le Violon d'Ingres走的是現代時尚感的裝潢風格。

不掉書袋了,還是來講吃吧。出發前就先查過了菜單,這邊有提供41歐 (前菜+主菜+甜點)及45歐 (再加上一杯酒及咖啡) 的套餐,亦提供單點;最後一天了預算抓比較緊,就沒點套餐,單點了兩份主餐和一份前餐、一份甜點一起share,服務生似乎也是見怪不怪。相較於兩天前的La Fourchette des Ducs,這裏的氛圍輕鬆許多,服務到位卻不至於讓人感到壓迫,或許這就是Fine Dining和Casual Dining的差別吧。


點完餐,服務生馬上在走道旁的作業台上把麵包切好送上;麵包口感外脆內韌,即使是冷的,抹上薄鹽奶油依然相當好吃。


前菜的開胃小點時隔已久幾無印象,只記得那裹著起司皮的肉球 (應是鴨肉,另一道似乎是半生鮪魚,記憶模糊) 。 來法國兩次,似乎都頗喜歡以起司酥皮作為開胃前菜,老實說效果也真不錯。


點了氣泡水,沒想到這裡供應的是頂級的Chateldon氣泡水。傳說中太陽王路易十四喝了Chateldon含氣泡的礦泉水後纏身病痛不藥而癒,從此聲名大噪洛陽紙貴,法國政府更規定年開採量不得超過30萬公升。比起在台灣常喝到的Perrier或S.Pellegrino,Chateldon的氣泡更為細緻順口,誰說吃西餐一定只能配酒的呢?


瀏覽網路上諸多食記,幾乎每個人都會點這裡的招牌-千層牛舌鴨肝,層層疊疊的牛舌與肝醬櫛比鱗次,極其費工。我不能吃牛,更愛生煎鴨肝勝過肝醬,便點了一份作前菜兩個人分;侍者也很識趣,上桌前便幫我們將一份鴨肝分作兩盤。輕煎過的鴨肝表面酥脆,略微焦糖化,輕輕咬下則內裡軟腴,入口即化。配上一點紅酒醋汁,濃醇的酒酸不只賦予主食材多元的層次感,更化去了鴨肝的肥膩。要知鴨肝/鵝肝雖然簡單料理便美味,卻不是好處理的食材-煎得太快則無法營造焦脆的口感更容易有腥味,煎得過頭卻又會出油過多且縮水老柴;此外筋若是挑得不夠乾淨,也會影響鴨肝的肥潤口感。

不得不說這道鴨肝幾乎無懈可擊,讓我非常驚艷,敢說是我目前為止吃過最好吃的鴨肝。


主菜開始上桌,先是老婆的比目魚菲力、竹蟶與豌豆奶油醬汁。讓我驚豔的是竹蟶這個食材的出現,過去只有在香港及福州老家的海鮮餐廳看過,連台灣都很少見這種食材 (華人地區的料理方式大多是抹蒜泥清蒸),不得不佩服法國人對食材的接受度竟然是絲毫不遜色於號稱什麼都能吃的華人!這道菜的另一道亮點是醬汁,蛤汁奶醬厚重,碗豆泥清爽,搭配淡淡的檸檬酸,與海鮮主食譜成一道輕盈卻不失飽滿的協奏曲。


我的主菜則是主廚Christian Constant的家鄉味-特製蒙特班卡蘇萊白豆砂鍋 (cassoulet)。卡蘇萊白豆砂鍋 (cassoulet) 又被稱為白豆燉肉鍋,是西南法名菜,最早出現在英法百年戰爭慰勞前線戰士的戰場上。食材包括功夫油封鴨、羊肉、肋排、香腸、蔬菜、白豆及多種香料,放進一種被稱之為卡蘇萊 (cassoulet) 的陶製砂鍋經過一整天的烹煮後,再進烤箱焗烤方才大功告成。

當時看到菜單上這道菜,毫不猶豫就決定要以它作為今晚的主食-一來是主廚的家鄉味,二來去年在卡爾卡頌 (Carcassonne) 吃到這道西南經典名菜時也是非常驚艷。然而當我點菜的時候,服務生便一直警告: "我不覺得你吃得完!" 即便如此,我還是執意叫這道菜。結果一上來果然份量相當驚人!即便這鍋的口味老實說並不差,但卻完全不是精緻的味道,我這才恍然大悟:去年在卡爾卡頌時,山城裡颳風淋雨又濕又冷,因此一坐下來吃到這一鍋暖烘烘的白豆燉肉,被當時的飢寒交迫的我視為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然而今年坐在星級餐廳裡,用餐環境及食物的精緻度早非去年的窘況可比,根本就不適合在這裡希哩呼嚕的舀這鍋燉肉啊!當服務生來收掉我那還剩1/3的砂鍋時,我忍不住帶著歉意告訴他:不好意思,我想你剛剛是對的...


輪到甜點啦-不知道點什麼,點檸檬塔就對了。這裏的檸檬塔和過往的印象不太一樣,兩層薄餅皮包著檸檬奶油內餡,上層則交錯放著檸檬奶油球與另一個我不知道名稱的脆球 (我是甜點初學者!) ,硬脆與甜軟交錯的口感,相當好吃,唯一個缺點就是我老覺得這種甜點咬下第一口就會整塊崩壞...

最後再以一杯Espresso作收,完美

走出餐廳,已經飄了一整天的雨仍然沒停;天色到了九點鐘終於開始漸漸暗了下來,伴隨著這座城市慢慢亮起的點點燈光。地鐵站裡吟遊詩人行雲流水地撥弄著吉他音弦,竟然有了那一絲絲的惆悵:下次再回到這座迷人的城市,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呀...


Le Violon d'Ingres

+33-1-45-55-15-05
135 Rue Saint-Dominique, 75007 Paris, France






本次巴黎住宿


Hotel Baltimore Paris Champs-Elysees
88 Bis Avenue Kleber, 16. Trocadéro, Paris, France 75116 (看地圖)

Hotel Brighton Paris 
218 Rue de Rivoli, 01. Louvre - Châtelet, Paris, France 75001 (看地圖)


其他巴黎住宿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