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還在念碩班的時候,曾經和所上同學一起到北京參加研討會;那是我第二次去北京,雖說名義上是去學術交流,但發表論文的議程就只一天,其他時間當然是當起觀光客逛起偌大的京城-當然也就少不了按圖索驥到處品嘗美食,烤鴨、涮羊肉、炸醬麵都沒少,其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前門大街的老牌名店都一處。
據說北京都一處的由來是這樣的:某年除夕乾隆皇帝微服出巡,回宮途中飢腸轆轆,無奈城中餐廳多已打烊,就只前門大街上的王記酒鋪還開著,便率眾人入店用餐;肚子餓吃什麼都好吃,一餐下來給十全老人吃了個龍心大悅,便把掌櫃找來,一問之下發現酒鋪未有任何牌匾字號,於是回宮提了"都一處"字匾請太監送來掛上,取其"都城內僅此一處開業"之意,自此聲名大噪,京城飄香百年至今。
回歸正題,既然這篇要談的是台北的同名餐廳,那和北京的百年名店有何關連?其實除了都是北方料理館子,兩者之間可說完全沒有任何關聯。1949年國府撤退來台帶了兩百萬外省軍民,其中許多人開起館子賣起家鄉味,往往便借了老家名店的店名就給它掛上去了:蔡萬興如是、西來順如是、都一處自然亦如是。老闆徐翰湘先生人稱徐老爹,據傳家族手藝傳自御廚伯繼崑,然這類傳說在外省餐館中頗為常見,就不仔細考據了。徐家最早店開在高雄,賣的是餡餅一類北方小吃,傳到徐老爹手上,將店輾轉開到台北西門町的武昌街上,也開始賣起了大菜,好手藝讓台北小朝廷裡的大小官都成了常客,甚至1994年剛卸任的老布希總統都曾慕名而來。
打開菜單,滿滿過往歷史與輝煌
雖然沒有北京老店的招牌燒賣,但台北北平都一處仍有不少拿手絕活;一踏入店門,透著玻璃櫥窗就看的人食指大動。最喜歡便是那一疊醬肉,切上一盤,只見肥肉上的豬皮已與醬凍融為一體,包入剛出爐的芝麻燒餅,醬汁隨著熱氣融化,一口咬下讓人難以忘懷。
我愛醬肉,媽則特愛這芝麻燒餅,每次來還都會包個幾顆回去當早餐吃
店裡的另一道招牌名菜便是這褡褳火燒,有點類似鍋貼或煎餃,卻較之更飽滿紮實:厚厚的麵皮底下,包著豬肉、韭黃、鮮蝦等餡料,一口咬破還會噴出滾燙的湯汁,直可媲美江浙小籠湯包。至於為什麼會取這麼拗口的名字?實乃因其長型、對摺的外型,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口袋),故以此為名...不愧是文謅謅的北京人,我怎麼看都不太像。
這道燒茄子據傳是林青霞的最愛;茄子先炸再燒,醬汁中帶著蒜頭與蝦米香,被軟爛的茄子收滿入味,鹹香下飯。
北方菜不似南方菜,海鮮料理並不多見。這道醋溜魚片是菜單上少數的魚類料理,芡汁中醋酸之外還帶著濃濃的紹興酒香;這種烹調方式與南方強調海鮮原味的精神大異其趣,但我個人卻也是滿喜歡的。
或許是這天天冷,店內好幾桌都點了一爐炭燒酸菜白肉鍋在那冒著白煙;我們雖只三人,卻也忍不住點了碗小份的來嚐嚐。與永康街附近的東門餃子館(也是我的愛店)用大量海鮮提味的台式風味不同,這兒的酸菜白肉鍋走的是本格派的硬蕊東北風格,湯頭熬的是酸勁十足,白肉肥腴卻又不帶豬肉腥羶,比例搭配的是恰到好處,比很多專賣東北酸菜白肉鍋的店家還要好喝的多。
主菜上完,服務的阿姨問我們想吃點什麼飯後甜點?便請他們推薦,說這天有老爹自己手工做的紅豆年糕,便一人烤個一條來試試。剛出爐的年糕外皮酥脆,咬開內裡卻是軟嫩Q彈,媽說像極了阿嬤從前過節時常會做的紅豆粿,只是阿嬤是用蒸的,北方料理卻是用烘烤的方式,風味各有千秋。
這日店裡高朋滿座,我們晚了點到差點失之向隅。北方料理在台北並不在少數,但也漸有沒落跡象,都一處算是之中少數仍能維持穩定品質並持續成長的店家;即使近年徐家家務紛紛擾擾頻上新聞,卻也不影響各方老主顧絡繹不絕的前來捧場,想老闆對自家口味的自信還是有點道理的。
北平都一處
地 址:台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506號
電 話:02 2729 7853
服務時間:11:00–14:00, 17:00–2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